【全国】服务中心 > 欢迎访问技术服务网,联系在线客服免费解答故障!
57岁外卖大哥边送餐边写作 曾在老家是作协会员
近日,北京一外卖员等餐时路边看书引发关注。据了解,57岁的冯开俊在河南老家是作协会员,和家人来京后,为支撑家庭专职送起外卖,夏日高温下他最多一天送了70多单,月均收入上万。“外卖不只是送饭,还是得体的工作,要尊重自己和他人,也能帮到人。”空余他会读书、写点东西,在他看来,外卖带来收入也是观察生活的窗口。
一边送外卖,一边读书、写作,现实和理想之间也算是达成了平衡。年近六旬的冯先生,为了支撑家庭从河南来到北京后送起来了外卖,空余时间他继续读书、写作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他居然真的是河南老家的作协会员,一个真正的作家,这就显得难能可贵了。面对生活,努力拼搏,不忘初心,这才是积极的人生。
这位大哥的经历,让许多网友为之感动,纷纷留下了他们的感慨:“这个外面小哥不一般,他是个有追求的人。鲁迅先生说过:“哪有什么天才,我只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工作罢了。”这个外卖小哥颇有点鲁迅先生的风格,为你点赞。”“一边送外卖,一边看书写作,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,都挺感叹挺敬佩的,这就是生活吧,承受压力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个明亮的角落 ”“大哥拥有的人生会比其他人更加精彩,不仅仅拥有经济上的富足,精神上的生活也更加富足。这样不抛弃。
76岁退休教师去世当大体老师 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近日,浙江诸暨,76岁退休教师潘爱珍离世。家人按照她生前的遗愿,将遗体、脑组织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,用于医学教学事业研究。
她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,“把虚心和恒心掏给学生”
潘爱珍出生于1946年,浙江诸暨店口镇人。1970年,她如愿成为一名教师。随后的30余年先后在山下湖、店口等乡镇任教。潘爱珍对学生极为负责,遇到有人交不起学费,她会拿出自己的工资进行资助,深受学生的爱戴。
潘爱珍生前一直教育儿女要做到,“心中有他人”,她曾在笔记本扉页上,写了这样一段话“把忠心献给国家,把孝心呈给父母,把爱心献给家人和大家,把虚心和恒心掏给学生,把信心和诚心留给自己。”
“捐献遗体能推动医学事业进步,何乐而不为呢!”
前几年,潘爱珍得知女儿,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。于是,她向子女说出了心愿:捐献遗体。潘爱珍的女儿一开始不太同意母亲的想法,后来她再三提起,表达捐献遗体的决心,才慢慢理解、尊重母亲的选择。“母亲觉得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哪怕去世,也可以帮助很多人。”
2018年7月,潘爱珍签署了登记表,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。“把遗体捐献了,可以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,何乐而不为呢!”在生病住院期间,潘爱珍仍坚强乐观地与病魔搏斗。当得知自己的病无法医治后,她多次和女儿提起遗体捐献的事,叮嘱她千万不要忘记。
今年7月19日晚上8时,潘爱珍在亲人的陪伴下离世,享年76岁。
生前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死后选择成为一名大体老师,潘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。潘老师的事迹让无数人为之感动,向潘老师致敬!
拓展小知识:大体老师,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,称为老师,意为捐献者用自。
本页网址:(喜欢请分享转发,谢谢!)